本周,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裡將訪問中國,這是里克去年2月就任以來第二次訪華和第五次訪問亞洲。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表示,海上安全問題當然是會談議題之一。其實,近一段時間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海上安全問題,具體說就是東海、南海主權爭議問題上,採取了不少外交和軍事行動,期望“緩解地區緊張局勢”,但事與願違。究其原因,美國壓中國、挺盟友、維護自身海上霸權的做法難辭其咎,也很危險。
  美國在亞太主權爭議問題上拉偏手
  南海和東海是當今世界關鍵的貿易和能源運輸通道,全球一半以上的海上貿易途經南海。中國正積極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且石油對外依賴度已超50%,估計不會有人比中國更關心亞太海上交通的安全問題了。奧巴馬政府正推進出口倍增計劃,而2013年僅中美雙邊貿易額就達5210億美元,穩定、繁榮的亞太市場對美國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亞太地區幾十年來的和平與穩定主要是拜美國所賜,但最近局勢變得越來越緊張,這是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的論斷。2月4日,拉塞爾在華盛頓外國記者中心發表演講做出上述結論時,又再次延續近期美國一貫批評中國的語調,稱中國劃設東海航空識別區不利於地區穩定,加劇了緊張局勢,加大誤判和發生衝突的風險,敦促中國不實施防空識別區。隨後提出新要求,即中國今後不要在包括南海在內的其他敏感區域宣佈新的防空識別區,強調中國絕不應質疑美國對任何威脅現狀行為的堅決反對。
  5日,拉塞爾公佈了美方對中國以下7項行動的關切:不斷限制外界接觸黃岩島;對菲律賓在仁愛礁上的長期存在施加壓力;在遠離中方宣告擁有主權的島嶼同時鄰近他國陸地的海域進行海洋油氣區塊開發競標活動;將一些南海有爭議地區宣佈為行政管轄甚至軍事區域;海事部門在釣魚島附近進行前所未有的高頻度危險行動;在東海防空識別區有爭議的空域內進行突然、不協調的單邊執法;在南海有爭議海域升級漁業管理規定。美方的這7項關切是拉塞爾1月下旬陪同美國常務國務卿伯恩斯訪華時提出的,此次在美國國會眾議院外委會作證時首次披露。
  拉塞爾在作證時強調,中國在南海、東海的上述行為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劃設東海航空識別區是一種“挑釁行為”和“朝錯誤方向的嚴重步驟”,在南海的模糊聲索(即主權主張)在本地區“製造了不確實、不安全和不穩定”。美國擔憂中國正逐步採取行動控制九段線以內的海域,並首次明確要求中國澄清九段線的涵義。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洛可利爾2月6日訪問日本時也表示,美軍不承認中國在東海劃設防空識別區,中國改變現狀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
  對於近期在這些爭議中鬧得最凶的地區盟友,美國則是另一番態度。對於日本,拉塞爾在作證時強調,釣魚島處於日本管轄之下,日本是一個成熟和穩定的民主國家,對亞太地區和全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修改和平憲法應是代表日本民眾的人來做決定。克裡7日在華盛頓與到訪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會晤時聲稱,美日同盟一直是亞太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基石,也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基石,美國將繼續致力於對日本的條約義務,這一承諾“包括東海”。此前,美國還派出過兩架B-52戰略轟炸機進入中國東海航空識別區。對於菲律賓,拉塞爾在作證時稱,美國全力支持通過和平機制行使權力,2013年菲律賓就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將南海爭端提交了國際仲裁法庭。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洪磊指出,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是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正當權利,完全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有關中國計劃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是日本右翼勢力散佈的謠言。美國在未核實情況下,僅憑謠言就對中方無端指責,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洪磊表示,中國在南海的海洋權益是歷史形成的,並受到國際法的保護。中國主張並始終致力於通過與有關國家的雙邊直接談判和友好協商,以和平方式妥善解決南海爭議和分歧,也希望美方以理性、公允的態度,為本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繁榮發展發揮建設性的作用,而不是相反。
  美國“航行自由計劃”突顯霸道
  其實,拉塞爾在國會作證時已經明確了美方所謂“不持立場”的具體含義,一是堅決反對使用恐嚇、威脅或武力宣示主權,二是堅決要求海洋主權聲索應符合國際法習慣。美國根據以上兩原則,還是長期堅持的“美國航行自由計劃”對中國提出反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有關海洋問題最為重要的國際法習慣,1994年生效以來,在領海主權爭端、海上天然資源管理、污染處理等問題上起著重要的指導和裁決作用,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尊重。該公約已獲得包括中國在內的150多個國家批准,但美國至今沒有加入。沒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美國為當前在亞太海域的所作所為所找的依據,就是美國自家的“航行自由計劃”。
  “航行自由計劃”是美國政府的一項機密的外交和軍事行動計劃,出台於1979年。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在宣佈“航行自由計劃”時說:“鑒於美國在世界事務中的顯著地位,它感到不得不採取主動去保衛其權利免受沿海國家的非法侵蝕。”卡特之後的美國曆屆政府都繼承、發展和實施了該計劃。該計劃的諸多內容現仍屬於美國的國家機密。中國學者曲升指出,該計劃旨在防止沿海國家的“過度海洋主張”挑戰美國的海洋霸權,保證美國軍事力量的全球機動暢通。拉塞爾等美國高官在亞太海上主權爭議中對中國指責的實質就是認為中國的現有行動是“過度海洋主張”。
  據統計,中國是美國“航行自由計劃”外交抗議和軍事宣示清單中的“常客”,中美之間一系列海上事件的發生,與美國對中國實施該計劃有密切關係。截至2011財年,美國針對中國的“過度海洋主張”發起外交抗議年度為兩個,實施軍事宣示行動的年度達12個。1998年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建立後,美軍仍在東海、南海的中國專屬經濟區密集執行“例行軍事行動”,由此而引發了“波第其號”事件、撞機事件、“無暇號”事件和包括最近的“考彭斯號”事件等一系嚴重海上事件。針對所謂的中國“過度海洋主張”,美國其實已形成了以“航行自由計劃”外交抗議、雙邊協商、軍事行動宣示為中心的,外加“例行軍事行動”的機制。對於“航行自由計劃”,美國一向是做多說少。此次拉塞爾將這一美國國內一項機密計劃端出臺面,介入亞太地區與美沒有直接關係的海上主權爭議,比較罕見,強硬態度和霸權作風也可見一斑。
  美國的卷入使情況變得危險
  2011年下半年,美國曾通過一系列高層訪問、政策宣示和強化軍事存在等手段掀起一股亞太攻勢,東海和南海主權爭議就是美國“強勢東向”的重要依托。錶面上,美國聲稱對有關爭議不持立場,實際上卻不斷強調有關衝突事關美國重大利益,並且其政策傾向明顯偏嚮日本、菲律賓等地區盟友,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就不惜通過將南海稱為“西菲律賓海”來迎合菲律賓。
  去年10月,因美國政府關門,奧巴馬不得不取消計劃已久的亞太之行,外界因此嚴重質疑美國執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決心和能力。為打消外界特別是日本、菲律賓等美國亞太盟友的擔憂,美國通過去年12月底派副總統拜登、本周派克裡以及4月下旬的奧巴馬亞太之行等措施進行補救,但最實質的應數對中國越來越尖銳的批評和不斷強化的亞太地區軍事活動及軍事存在。
  2月4日,在白宮新聞發佈會,有記者表示日本媒體報道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麥艾文表示,如中國在南海劃設新的航空識別區,美國將進一步增加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活動和軍事存在。白宮發言人卡尼未對此作正面回應,但表示該記者所援引的情況符合美國的一貫立場。據媒體報道,拉塞爾在5日的聽證會回答議員關於美國在南海是否設有底線時稱,“我們確實有充分的機密戰略應對中國,南海或其他(海事問題)”。
  對於美國此類做法的利害得失,國內學者有深刻分析。資深學者、國際政治及美國研究專家資中筠指出,這一海域島嶼歸屬的爭端早就存在。在過去,美國宣稱的政策是不卷入爭端,保持低調。然而,美國最近卻對這一地區表現出不同尋常的興趣,並大大增加軍事佈防的力度,它展現的姿態只能被理解為在這場卷入多國的爭端中它要給中國施加壓力。在本質上,這場爭端只是與相關各方有直接關係,而與中美關係沒有關係。美國的卷入只能使事情變得複雜化,並會使情況變得危險。這是中美關係一個新的負面因素,而且是一個具有嚴重危險的因素。
  人們期望,美國及有關各方切實能通過美方所提倡的“剋制、良好判斷、外交以及對話”,而不是以選邊站、走邊緣等危險方式尋求各自渴望的利益。
  本報北京2月9日電  (原標題:美國在亞太海上主權爭議中玩危險游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f21fftr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